中醫解構「三九天灸」 紓緩鼻敏感及經痛
發布時間: 2017/12/08 18:54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8
又到一年一度「三九天灸」治療的時候,「天灸」療法是中醫傳統外治療法之一,傳統中醫智慧:「夏養三伏,冬補三九」,如果錯過了夏天「三伏」,就要好好把握冬天「三九」。
註冊中醫師宋掁基表示,按照傳統氣節曆法,冬天「三九」天灸於一年中人體陽氣最弱的三天,以白芥子、細辛等辛溫藥物敷貼在特定穴位上,具補益陽氣,增強免疫,提升抵抗力,有效紓緩「冬病」症狀,包括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,如鼻敏感、哮喘等。
主要適合天灸之對象:
- 過敏性體質或患有鼻敏感之人士:
常見病徵:哮喘、鼻敏感、慢性支氣管炎及體虛感冒咳嗽
可針對呼吸系統(補腎益肺)
- 長期處於冷氣下辦公、作息失調或缺乏運動人士
常見病徵:月經不調、經痛、水腫、腎虛腰痛、手足冰泠等虛寒性疾病
可針對免疫系統(温陽通絡)
- 腸胃功能紊亂人士
常見病徵:慢性胃炎、胃潰瘍、慢性腹瀉
可針對消化系統(健脾除濕)
「三九天灸」知多少?
「三九天灸」是由《黃帝內經》發展出來的「冬病夏治」及「夏病冬治」養生治病療法,主治一些容易在夏及冬季發生或加重的疾病,在一年最熱的三天「三伏天」及一年最冷的三天「三九天」作針對性治療。
前文提及,冬天「三九天」是一年中人體陽氣最弱的三天,而夏天的「三伏天」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,使用具溫熱性質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穴位表面,能激發經絡、調整氣血,達致防治疾病。
今年天灸療法的正日三九天是:12月22日(一九)、12月30日(二九)及18年1月9日(三九)。不難發現,市面上有些地方為增加方便性,正日前後兩三日都會提供天灸服務,一般而言,不會影響療效。
宋醫師提醒,接受「三九天灸」治療的人士要注意以下事項:
1. 若敷貼皮膚有破損,不宜敷貼。
2. 如有發燒、咽痛等症狀,亦不宜敷貼。
3. 忌敷貼時間太長,一般成人2-3小時,12歲以下小童1-2小時。
4. 敷貼時間太長,容易令皮膚敏感,可能會出現水皰,破損。
撰文 : 何力 TOPick記者